桃園農地,買桃園農地,桃園買農地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桃園農地,買桃園農地,桃園買農地.休閒農地.買桃園市可以分割臨路農地出售出租資訊.找便宜的投資桃園農地買賣,找桃園農地價格實價登錄行情,桃園買地,桃園買土地,桃園農地買賣,桃園農地出售,請指定桃園買農地網站-桃園工業廠房網.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11001102最後頁
共11215筆/共1122頁
北市統計 這區房市交易量漲幅破百2021/06/18發佈

台北市政府地政局統計實價登錄資料,2021年3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共1057件,較同年2月增加56.13%;交易總額為260.11億元,較2月增加42.25%;住宅價格指數107.47,較2月上升0.41%。



台北市地政局表示,因2月份天數較少,故3月份統計交易量會明顯增漲,其中12行政區交易量增幅最大為北投區(104.2%)、大同區(100%)及南港區(96.4%);增幅最小為士林區(28.6%)。交易總額部分,前三名為內湖區(38.98億)、中山區(37.61億)及大安區(36.11億);總額最少為萬華區(8.01億)。





根據地政局統計,台北市3月全市、大樓住宅、公寓及小宅月線、季線及半年線全面走升。全市住宅價格指數為107.47,較去年同期上升3.46%;標準住宅總價為1703萬元,標準單價每坪約54.2萬元。大樓、公寓、小宅價格指數依序為108.69、106.11、106.39,三者中又以小宅月上升1.21% 為最多。

 


圖片/住展房屋網提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市大樓房價創新高 專家揭殘酷現況:難回頭2021/06/18發佈
記者游智文/攝影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最新住宅價格統計,今年3月北市房價持續走揚,已連續四個月上漲,其中大樓均價一坪63.6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分析,這波房價走揚,主要是剛性需求大,利率低,熱錢多,雖然5月爆發本土疫情,但國外經驗,疫情與房價基本上是脫鉤,預料此波本土疫情無法改變國內買方、屋主一致對抗通膨的強烈期待,房價回修不易。 



台北市根據實價資料,每月統計公布全市住宅價格變化。最新統計,今年3月實價登錄1057件,較2月增加56%。價格方面,全市住宅平均總價1,703萬元,單價每坪54.2萬元,較2月上升0.4%,連續四個月走揚,並創下2014年10月以來,近7年新高。 



其中大樓漲勢最明顯,從去年12月起,連漲四個月,3月平均單價每坪63.6萬元,已較歷史高點已高出近5%。 



公寓也持續走揚,3月均價45.78萬,也創2016年以來新高,不過,和2014年1月歷史高點48.29萬,仍有5%左右差距。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3月台灣疫情未爆,仍是國際抗疫模範生,那時股市好,加上台幣強勢,市場熱錢多,利率又在低檔,市場信心也高,因此價量均漲。 



黃舒衛表示,現在不少人期待本土疫情爆發,房價回修,有便宜可撿。但對照國外市場情況,根據萊坊全球房價指數,疫情壟罩的過去一年,全球56個主要國家的房價平均漲幅為5.6%,只有6個國家跌價。疫情嚴重與否,與房價走勢基本上是脫鉤。 



他說,國內市場前兩三年因為利率低、貸款成數高、貸款年限拉長,吸引大批首購族進場,出現明顯回溫榮景,去年雖然全球疫情爆發,但過去一年台股指數大漲了49%,表現遠比美、英、日、中等國強,不但投資氣氛熱,而且資產增值豐厚,進一步推升房價。 



黃舒衛表示,現在獲利了結的投資客,大多在疫情前已因打炒房即將上路而預做安排,雖然房地合一2.0將於7月1日上路,但已無法和疫情結合,對房價造成明顯殺傷力。 



徐佳馨認為,本土疫情如果能在三個月內結束回歸正常,加上政府紓困,商業活動恢復,房價不會因為拋售而出現暴跌,頂多就是個案價格起伏,所產生的高檔盤整。除非封城時間拉長,有人因為疫情被迫賤價賣屋,才會出現價格修正。 



她表示,這波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股市大好,許多屋主在股市獲利,不只不缺錢,有機會還想再拚一波,也因此,少數因資金問題忍痛賣屋的人,可能會被資產相對有優勢的買方接走,讓籌碼更集中,M型化越發嚴重。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疫零接觸 委託、帶看線上搞定2021/06/18發佈

全台疫情警戒滿月,民眾自主性減少外出,各社區大樓也嚴格管制非住戶進出,嚴守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防線,然而防疫期間,房仲服務不打烊,台灣房屋為保障買賣雙方與房仲三方防疫安全,首推「e化零接觸」服務,從委託到成交,全面啟動「線上委託」、「AI帶看」、「視訊簽約」三大步驟,達到「溝通零距離」、「委託零接觸」、「防疫零破口」。


▲台灣房屋業務們化身為「直播主」,透過視訊解說全程零接觸,就能完成物件委託銷售程序(圖/台灣房屋)

▲台灣房屋業務們化身為「直播主」,透過視訊解說全程零接觸,就能完成物件委託銷售程序(圖/台灣房屋)

根據台灣房屋內部資料統計,雙北門市帶看量下降約4~5成,但台灣房屋官網線上物件點閱量,相較疫情升溫前,攀升了5成,而使用「AI即時帶看」、「即時快問」的比例,成長了約4成左右。為了持續服務民眾,並全面落實防疫零破口,台灣房屋業務們紛紛化身為「直播主」,透過Line、Google Meet等科技工具,以視訊方式仔細向客戶解說委託書細節,引導客戶簽署後,透過郵寄或將委託書放置大樓管理室等指定地點,民眾與房仲業務全程不需要面對面接觸,就能完成物件委託銷售程序。



同時,透過「AI即時帶看」、「即時快問」等線上功能,照樣也能帶客戶看屋、賞屋,任何屋況細節都能即時清楚掌握,在實體賞屋前先做篩選過濾;對於喜歡的物件,房仲也能以視訊電話或傳真,即時與屋主進行議價溝通;若進入正式買賣簽約階段,也將採買賣雙方「分流分室」的方式,透過專業業務與代書做為單一窗口來把關服務,買賣雙方全程互不接觸,降低風險也提高防疫安全。



台灣房屋加盟事業部總經理林培雯表示,台灣房屋疫情期間的經營最高原則,就是以維護客戶及同仁的安全為優先,而近期雖然帶看量減少,但買家購屋意願不減,仍選擇透過多元化的線上功能,為買賣做準備。台灣房屋更已制定「防疫交易SOP」,做為全台門市服務守則,目前全台採用零接觸服務完成委託與買賣的件數,更不斷增加中,讓台灣房屋線上服務零距離,買賣過程安全又安心。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灣大道第二波燙平將啟動2021/06/18發佈

台灣大道為台中重要道路、行車流量大,南北兩側機慢車道經多年使用,部分路面及路基損壞,台中市政府2021年正式啟動移除路樹及燙平路面整體計畫,建設局預計6月下旬將執行「北側民權路至忠明路段」燙平作業,因施作範圍經消防局第七救災救護大隊前方,為避免影響大隊出勤,將原一日可完成的施工作業重排為二階段施作並夜間施工(晚間8時至隔日上午6時),以影響市民最少狀況衝刺市政建設。


▲環境提升!台灣大道第二波燙平將啟動,中市府建設局分二階段施作(圖/台中市政府)

▲環境提升!台灣大道第二波燙平將啟動,中市府建設局分二階段施作(圖/台中市政府)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提供市民平順、安全的道路環境是市府重要的目標,台灣大道機慢車道使用頻繁,建設局自2020年陸續盤點浮根黑板樹,2021年正式啟動五權路至黎明路南北側燙平作業,第一波燙平台灣大道機慢車道南側(黎明路至河南路、忠明路至大仁街),已於5月下旬正式啟動。



陳大田進一步表示,第二波燙平預計於6月下旬正式啟動,由於施工範圍經過一處建案,已預先協調建案廠商埋設未來需使用的管線,避免道路封層後衍生出重複挖掘、影響用路品質等問題。此波燙平作業啟動前,也特別針對該路段進行路緣石修復、各管線單位汰管工程、孔蓋下地、建案申請及民生管線協調等,待相關作業皆完備後將正式啟動工程。



此外,建設局接獲民眾陳情緊鄰台灣大道慢車道的巷內無民生用水管線,建設局表示,已協助當地民眾向自來水公司協調,在兼顧民生需求及工程推動情況下,預先於台灣大道上埋設自來水管線至巷內十字路,後續將再辦理巷內管線新設的供水工程,成功創造雙贏。



建設局說明,避免往後民生需求開挖埋設民生管線,協調瓦斯業者針對此次燙平路段下方老舊瓦斯管線辦理汰舊工作,欣中瓦斯特別使用最新技術PE100-RC管(聚乙烯管材最新技術)取代傳統PE管,於2021年5月底已完成汰管作業,可提升使用年限至100年,強化道路安全、維持道路整體使用舒適。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環境加分!北市民生東五段末端路更新綠蔭2021/06/18發佈

台北市的民生東路五段為都市計畫寬度18公尺道路,整個五段均位於綠意盎然、清幽宜居的民生社區中心地帶,是該社區最重要的交通幹道,也因此帶來了大量的車流及人潮,在經年使用後,造成有些路段路面不平整、龜裂及凹陷等問題較為嚴重,因此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在赴現場勘查檢視評估後,將其中較有更新需求的新東街30巷至塔悠路路段,安排在2021年上半年辦理了路面更新工程,總共更新面積2,723平方公尺,已於近期全數完工,提供附近用路人有更平坦舒適的通行環境。


▲環境加分!民生東五段末端路更新,一路綠蔭愜意好行(圖/台北市政府)

▲環境加分!民生東五段末端路更新,一路綠蔭愜意好行(圖/台北市政府)

新工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本次路面更新的民生東路五段(新東街30巷至塔悠路)路段,除了有原本地區交通幹道的車流外,還有因為鄰近新東公園、三民公園、富民生態公園及三民圓環等公園綠地,經由塔悠路通過疏散門更可達基隆河畔河濱公園,吸引了遊憩及休閒的車流人潮,加速了道路的耗損,為解決長期因車輛輾壓及降雨滲入對路基造成的破壞,本次工程已針對現況路面有下陷及損壞較嚴重的地方合計約444平方公尺辦理路基改善,以徹底解決同一處路面反覆損壞之問題。同時本工程也辦理人手孔下地作業,共計調降7座人手孔蓋,避免因路面上人手孔高程影響路面平整度。另也採用溫度感應度低,具較佳抵抗變形能力之改質瀝青混凝土鋪設,以期達到增加鋪面耐用度,延長路面使用壽命之目標。



新工處工務科中區工務所主任林宗輝表示,本次路面更新工程為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作息及交通影響,路面更新期間全面加派施工機具及人力,必要時夜間施工以加速工程進度及減少影響市民天數。因施工影響周邊居民生活作息,新工處除深感抱歉,也感謝市民的體諒。本路段並已納入台北市道管中心挖掘管理系統自動建置「禁挖管制」區域圖資,將依道路挖掘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進行挖掘管制,避免路面更新後重複挖掘行為發生。



松山區新東里里長華國雄表示,感謝新工處辦理路面更新工程,民生東路五段(新東街30巷至塔悠路)為當地交通要道,路面更新除了提供用路人更加平坦舒適的道路之外,也一併提升了周邊市容美觀性,帶動地方繁榮及市民榮譽感。

 


▲本次路面更新的民生東路五段(新東街30巷至塔悠路)路段(圖/台北市政府)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呼籲房地合一稅2.0暫緩上路2021/06/18發佈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三級警戒期間一延再延,台灣百業遭受莫大衝擊,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坤成指出,從銀行端已傳出房貸族遲(欠)繳情形發生,另有不少休業的店家叫苦連天,有人想賣房度「錢」關,卻卡在「房地合一稅2.0」的重稅在前,他呼籲政府暫緩實施房地合一稅2.0。不過,儘管房地產業持續發出聲明要求「暫緩」房地合一稅2.0版上路時程,財政部、內政部都相繼表示「準時上路」,房地產業界的喊話,只能形容「政府有聽到,但政府不接受」。


▲有人要靠賣房度疫情難關卻面臨重稅,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坤成呼籲房地合一稅2.0暫緩上路

▲有人要靠賣房度疫情難關卻面臨重稅,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坤成呼籲房地合一稅2.0暫緩上路

謝坤成指出,COVID-19的防疫破口在5月出現,另隨著確診人數的急速上升,政府宣布自5月15日至5月28日實施三級警戒,希望民眾儘量「宅在家」,減少不必要的接觸,不少公司採取分班、分流措施,有些餐飲業則貼出配合政策暫緩營業,或休業的公告。沒想到,疫情擴散速度太快,政府又將三級警戒延至6月14日,接著再延至6月28日,以為短暫休業的這些業者、民眾,「無薪」時間被迫再延長。



謝坤成說,沒有人想染上COVID-19,但疫情未下降,不少人因為分班分流而薪水減少,另老闆不開店營業,員工「薪情」也不佳,而店老闆沒營業收入,卻還要照繳房租,已經陷入愁雲慘霧的困境。雖然政府趕緊進行「紓困4.0」,但仍杯水車薪,最近,他從銀行端已經聽到,一些房貸戶有遲繳或欠繳房貸的情形,另有些原先有餘錢買房投資,也因為收入驟減,而想把房子賣掉的情況。問題是,「房地合一稅2.0」即將在7月1日上路,若持有期間未滿5年,將面臨35~45%的重稅。



謝坤成指出,政府為防錯殺,訂有豁免條款,依據財政部所公布的非自願賣房的排除情形,分別是個人因調職及非自願離職、遭他人越界建屋、依法遭強制執行、因重大疾病或意外需支付醫藥費、持保護令避開家暴相對人,以及繼承房屋後,未經同意遭其他共有人出售房地持分等,都可排除適用重稅。



但政府修法時,根本沒預料COVID-19會如此嚴重,並造成民眾可能要賣房子,才有錢度難關,甚至未來因房貸繳不起,被迫要賣房的情形,他們應是「非自願」,卻不在豁免條款之列。謝坤成表示,公會絕對贊同政府打炒房的用意,但在疫情的非常時期,「房地合一稅2.0」貿然上路,反而傷民,他呼籲政府也能跟民眾共體時艱,「房地合一稅2.0」應暫緩上路。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內政部6年完成264項道路建設2021/06/18發佈

為建構完善交通路網,內政部「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2016年至2021年)」6年已投入334億元,預計2021年底可完成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園道開闢等264項道路建設。此外,行政院日前亦核定匡列未來6年420億元,持續推動生活圈道路建設。


▲改善全國路網 內政部6年完成264項道路建設(圖/內政部)

▲改善全國路網 內政部6年完成264項道路建設(圖/內政部)

提升道路水準  改善區域發展



內政部表示,「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可改善區域交通及均衡區域發展,在工程面,更注重透保水設計、人本無障礙環境,例如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園道開闢工程(明誠四路至美術館段),全長約1公里,將台鐵既有軌道與兩側道路合併規劃,建設成綠景觀園道,藉結合周邊自行車道路網、捷運及輕軌,帶動沿線發展,加速商業、休閒、觀光產業成長。



此外,在大型工程部分,更重視道路景觀及橋樑結構特色,例如貫通嘉義縣市的華興橋改建工程,歷經2年5個月施工,提升樑高、橋墩加強設置防撞鋼板、縮短引道長度、拉直橋面,解決颱洪時期及區域淹水問題,並有效疏解忠孝路通往頭橋工業區及民雄工業區的車流量,加上橋面設計呈現流線美學,橋頭柱更融入當地特色設計,安全又美觀。



完善路網  行政院下期匡列420億元



內政部指出,為回應各縣市道路建設需求,行政院已於2021年5月6日核定「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2022年至2027年)」,匡列420億元,將持續進行都市計畫道路整體性盤點,採競爭型評比方式,預計於下半年優先推動各地方政府提報計畫遴選工作,以有效投資、逐步落實計畫道路開闢。



內政部強調,將配合都市更新及工業區更新、科學園區等重大經貿開發地區,以及觀光遊憩景點、大眾運輸轉運站等建設計畫,改善相關聯外道路瓶頸問題,提升道路服務水準,紓解都會區擁擠交通,逐步達到1小時由地方中心至區域中心,以及半小時由各市鎮至地方中心的目標,讓全民眾都可享受快速、安全與便捷的運輸服務。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關店潮!疫情重創餐飲業「雙壓力」2021/06/18發佈

此波疫情來襲,政府拉高至三級管制因應,重創國內特定的內需產業,統計國內上市櫃主要經營餐館類生意的公司,5月營收平均年減約3成,而在疫情發生之前的調查就顯示,餐飲業經營困境上,人事成本過高與租金支出高分別名列前兩大困境,疫情發酵店家暫停營業加上相關支出壓力,對於中小型的餐館經營更顯困難。


▲疫情重創餐飲業,人事成本、租金支出雙重壓力

▲疫情重創餐飲業,人事成本、租金支出雙重壓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波疫情的管制之下,許多餐廳的生意都大受影響,有些經營者希望透過增加外帶方式,多少增加點收入支付相關開銷,不過這段時間仍是相當辛苦,不僅餐飲業還有許多業種都深受影響,目前疫情管制對於店面市場的影響,仍屬於短期因素,不過一旦時間拉長,恐怕導致店面空置率增加,進而影響租金與售價。



根據官方的2020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顯示, 餐飲業在經營上遭遇的困境,第一名是人事成本過高,比例達54.3%,第二名則是租金支出高,比例達53.1%,由於目前三級管制時間至6月28日,即使未來管制可能逐步放寬,但仍須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回歸到過去的正常生活,若是時間拉長則經營壓力更顯沉重。



不過即使許多店家生意受到影響,但仍可發現有些店面退租後,很快有新的店家補上,例如都會商圈中的美食巷弄,這類屬於民生基本類的內需型店面,市場需求就相對穩定,主因為當前外食需求穩定,即使疫情仍未退燒之下,仍看到有裝修中的新店家將投入營業。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再現SARS斷頭潮!? 仲介:不至於、但這幾區能撿便宜2021/06/17發佈

疫情衝擊房市,有的房仲加盟店乾脆先放起一波防疫假,而繼續營運的門市,全員都必須當起「直播主」,重新學習遠距帶看、委賣或議價,專家認為,這一波交易量急凍,不少人資金出現困難,但市場氛圍是「先撐住」,還不至於出現斷頭拋售潮,倒是部分重劃區可能會先有「撿便宜」的空間。


圖/TVBS

疫情有多嚴重,商家就有多冷清,重災區萬華,艋舺夜市、龍山寺周遭,沒拉下鐵門的店家兩隻手數得出來,他們共同的疑問是,到底還要燒多久?



記者李頂立:「蕭條似乎成了目前街邊店共同宿命,連房仲也難以抵擋,以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家萬華門市來說,過去因為少了過路客又要兼顧安全,乾脆直接放起了半個月的防疫假,直到這幾天才重新營運。」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雙北的疫情相對來說比較嚴重,部分區域像是萬華或三重,有些(加盟)店家就優先暫停營業放防疫假,一方面店頭來做清潔跟消毒,二方面那員工就是改用電話聯繫或線上作業。」



自主放假是一種選擇,那疫情下選擇繼續營運的門市,又在忙什麼呢?



帶著物件資料,打開筆電,雙螢幕準備就緒,開始連線。


圖/TVBS

房仲饒乃軍:「先生你好這個是我們位於信義安和站附近的一個華廈樓中樓案件,他的權狀一共是38.62坪,現在我們往二樓的方向去走動,像我們是看到二樓客廳以及右手邊空中花園的部分。」



記者李頂立:「大家可能好奇房仲是連線到哪邊呢?當然就是在客戶這裡了,我們在遠端就可以透過電腦、行動裝置等等即時的跟他做溝通,像畫面上看到的就是我今天要看的物件。」



房仲饒乃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客廳的整體採光。」



從帶看到委賣、議價全都搬到線上,必要的文件,可以群組傳送或郵寄到府,這些都是危機下的變通。



房仲饒乃軍:「詢問度還是有,但是他們還是會卡在說疫情下不願意出來看屋,這個階段還是有人想賣房還是有人想買房,我們只是用一個不同的方式來做處理。」



生意還是要做,但疫情打亂交易步調,客戶不敢出門,社區不給進入,房市急凍停滯。但要知道病毒纏上的還有財務免疫力差的人,若這段時間遭逢生意劇變或有現金週轉壓力,想賣房轉手恐怕也有行無市。



房仲饒乃軍:「以目前低利率的時代,其實對於長期持有的買賣方他們影響不大,拋售潮我會覺得不至於,可能沒辦法像之前SARS一樣有斷頭潮。」


圖/TVBS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對於短期資金比較有困難的屋主或者是買方,在這資金的部分可能會先透過信用貸款,或者是像車貸以及股票變賣還有保單貸款等等的方式,來籌措短期之內的資金。」



不像SARS當時出現拋售潮,業界專家觀察目前市場氛圍就是「先撐住」,賣方視疫情為短期現象,不到最後不輕言脫手;而對消費者來說,雖然房價大幅下降不容易,但部分區域也可能多了議價空間。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像去年價格攀升比較快的重劃區,可能會面臨價格鬆動的狀況會比較嚴重一點,比如說像青埔以及像土城暫緩重劃區等等,還有像台中北屯區。」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若有一些需要資金需求的屋主,可能就會有降價賠售的可能,但是這樣子的一個價格下修幅度以及會不會影響到整體的房市,還是要持續的觀察疫情後續發展。」



股市持續滾燙,房市卻如寒流過境,專家分析,第二季、第三季「量縮」恐怕成定局,只怕疫情還不退燒,連第四季傳統房市旺季也要受牽連。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捷運宅議題發酵 桃園綠線這站周邊房價年漲18%2021/06/17發佈

桃園捷運綠線施工中,雖然交通黑暗期將帶來不便,但仍抵擋不住民眾對未來捷運宅的追捧!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綠線近一年房價漲幅最多前五大站區,前三名均位於八德區,最高漲幅王是G04大湳站,單坪房價成長近18%,而居次的G01八德站,房價也漲了14.4%,G02建國站則是緊跟在後、以14.3%的漲幅居第三名。



圖/桃捷綠線最高年漲幅冠軍高達近一成八的G04站,坐落八德最熱鬧的大湳商圈。台灣房屋提供



從綠線路網所及行政區進一步分析,各行政區當中以八德區表現較為強勢,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江怡慧指出,捷運議題發酵,最直接受惠的就是桃園區、八德區與蘆竹區;桃園區由於一直都是房市熱點,房價也處於相對高水位,故漲幅較不明顯,而八德區則因2字頭房價相對誘人,買盤凝聚力強,所以近一年來房價大幅補漲。



江怡慧分析,最高年漲幅冠軍達到近一成八的G04站,坐落八德最熱鬧的大湳商圈,商圈周遭不僅有大湳森林公園、大湳市場、國民運動中心等設施,且未來G04站還將與北捷三鶯線延伸段交會,加上市府預計在站體周圍,開發總產值達35億元的捷運聯開大樓,因此區域房市可望在豐富利多加持下,爆發十足潛力!



同樣漲幅接近一成五、不分軒輊的G01與G02站,都位處八德擴大重劃區內,台灣房屋興豐直營店店長崔文翔表示,從桃園不動產e指通來看,2021年重劃區內的新大樓,平均成交單價21.2萬元,5年以上中古大樓則是19.3萬元,房價相對親民,且重劃區內有10餘座公園,綠覆率高,居住氛圍佳,交通機能也十分完善,透過國道2號、國道3號,南來北往相當便利;而展望未來,重劃區還有綠線的中壢延伸線、大溪延伸線等遠景可期,後續也有青少年活動中心、非營利幼兒園、公托中心等建設,因而受到許多自住客青睞,為房價注入上漲動能。



江怡慧表示,捷運綠線行經的桃園與八德兩地,都是桃園市發展成熟的核心地帶,近年更明顯受捷運開發帶動,人口進一步湧入八德區與桃園區,再加上兩地近交流道,南來北往交通便捷,「對脫北者及北漂族都很有吸引力,未來捷運綠線開通後,想必更是錦上添花,因此房地產發展備受矚目」。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11001102最後頁
共11215筆/共1122頁
聯絡資訊
公司圖片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經國二路89號
電話:0920-906477
0920-906477客服電話
網站QR Code
http://www.桃園工業廠房售租.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266,566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桃園農地,買桃園農地,桃園買農地-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